逛babyhome沒事逛到百歲醫師的討論,忍不住發表了我的小小意見,雖然會有人認為這樣的歸納和大家討論疫苗致死的可能性是一樣: 沒有相關性,但我回頭看到兩個孩子的成長˙甚至自己原生家庭,我看見了人在受孕時期 嬰兒時期受到的影響,會反應在未來行為 情緒表現上,影響真的很驚人的。

以下是我的留言:

其實我是來貢獻我養兩個小孩的心得的
現在他們都大了5Y 7Y
老大我就是照書養,那時候流行的是"從零歲開始" 其實原則和百歲醫生差不多意思,他很順利很早睡過夜,讓我可以無後顧之憂去上班,他也很獨立,健康,聰明。
老二我就不上班,專心帶他們,我其實也不忍心用老大的方式,反正餵母奶就和小孩一起睡,老二就好黏我,陪睡奶睡到兩歲多才斷奶。
不知道是不是兩個用不同方式,老二和我親密度很高,老大反而不能很親密抱抱(抱抱時身體很僵硬),表面上很獨立,其實內心常常很緊張,焦慮。可以自己玩,其實安全感很不足。老二雖然讓我體力比較累,但我完全滿足他漒褓時期的安全感,他要我就給(以前是很不屑這種做法的),所以當他去上中班時,也是揮揮手就離開我了,我知道他預備好了。當然他也會遇到挫折,可是他知道回到我身邊找到支持,他的自信和安全感比較多一些。
我知道國外也有些文獻在討論這方面,也是持有反對的立場,雖然我只有這兩個實驗品,數據明顯不足,但我會感覺到孩子小時候被母親拒絕的心理影響他很大。
最近和一位醫生很熟,他也發現老大的安全感很不足,和他討論之後我才想起這個差別,就特別想分享出來,希望有人可以引以為鑑。
其實我不是想踢館,只是想提出來給還在每天努力為著調整作息的媽媽們參考,有沒有可能最方便有效的育兒方法會壓抑到嬰兒基本的需求?與其像我這樣等孩子大了才開始要處理他安全感沒被滿足的情緒問題實在很辛苦,當我知道他很多問題來自被母親拒絕的傷心,就會覺得對他有很深的虧欠。(其實你看國外小孩從小獨睡,其實他們也有被壓抑的情緒,情緒上會比較不穩定)

我真的建議,如果可以的話,在孩子三歲之前給予母親全部的愛和陪伴,不要以為只是餵奶睡覺的照顧,而尋求母親的替代品。

前面辛苦些,之後你就很輕鬆擁有心理情緒穩定的小孩,這些對小孩一輩子的影響應該遠遠超過有沒有睡過夜這件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tter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